• 科研科普

  • 科普宣传
  • 学习培训

急性心肌梗塞

超声科    2020-06-01

(一)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心电图特征    若及时地心电图检查,则在绝大多数病人中发现显著而特异的心电图改变,可据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。

 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塞并不像实验所见那样单纯。 心电图常因梗塞的部位、梗塞区域的大小以及梗塞发生的时间而异。由于各导联是记录整个心脏除极过程的全部立体向量综合改变,因此常常同时出现Q波、ST段、T波倒置三种异常向量,也是确诊急性心肌梗塞的可靠根据。若自心电向量观念来考虑典型的急性心肌梗赛诊断,则心电图的改变主要是由于下列三项向量异常:

  1.初始0.03~0.04sQRS向量的改变    心室激动后0.03~0.04s后大部分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均已除极。这些向量的综合即为初始0.03~0.04sQRS向量。如果某部位发生心肌梗塞,不能除极,综合向量势必指向与梗塞区相反方向。心电图上表现为某些导联上宽达0.03~0.04sd Q波。

  2.ST段向量的改变    这个向量的朝向梗塞区,与初始0.03~0.04sQRs向量改变正相反,心电图表现为具有Q波的导联ST段升高。

  3.T向量的改变     心肌梗赛后由于周围心肌缺血,T向量的改变是离开梗塞区,亦即具有Q波的导联上T波倒置。

(二)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衍变    缺血型的改变(即T波倒置)时间极为短暂,临床上几乎摸不到这种图像。损伤型(ST段升高并发展为单项曲线),可持续几小时到几周,逐步转变缺血型的T波倒置,以后这个倒置的T波逐渐增深,一般在3~ 6周左右发展到最深程度,在以后几个月内T波可以缓慢地恢复为直立。坏死型Q波及梗塞周围阻滞所产生的终末向量改变,一般不会消失。

(三)急性心肌梗塞部位的判断    根据特征性心电图改变(即上述三种向量改变)出现于某些导联,可作出八个不同部位的心肌梗塞定位:

 1.       前间壁:V1、V3。

 2.       前壁:V3、V4、V5。

 3.       前侧壁:V5、V6、AVL。

 4.       高侧壁:I、AVL。

 5.       下壁:II、III、AVF。

 6.       正后壁:V8、V9。此外V1、V2呈R波升高,为坏死型心电图的倒影。

 7.       后侧壁:I、AVF、V5 ~V8。

 8.       后下壁:II、III、AVF、V7~V9。

子宫肌壁间肌瘤..
肝硬化..